液晶的发现及特性

中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0.html

液晶的发现

液晶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年,德国人海因茨发现硬脂酸甘油酯在其熔点处有些奇怪的特性,即52℃时由固态融为浑浊的液态,在58℃时变为更浑浊的液体,而在62.5℃时则成为透明的液体。年,奥地利人莱尼采尔在加热胆甾醇苯甲酸酯的结晶时发现,.5C时这种结晶熔解成为浑浊黏稠的液体,并发出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继续加热,液体呈现出短暂的蓝色,当加热到.5℃时,液体变得清澈透明。莱尼采尔无法解释,将样品与观察记录寄给德国人菜曼,莱曼研究发现,上述.5~.5℃的黏稠浑浊液体在用偏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这类物质并不是从透明的液体形成结晶,而是先变为一种非晶态形式,然后再形成结晶。

液晶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液晶既具有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根据成分和呈现液晶相的条件,可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大类。热致液晶是指单一成分的纯化合物或均匀混合物在温度变化下出现的液晶相。溶致液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形成的液晶,温度的改变及混合物中成分的变化均可以在溶液中形成液晶相,其中一种通常是水或其他的极性溶剂,常见的有肥皂水等。同一种液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处于不同的相,产生变化多端的相变现象。液晶系统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它的结构易受周围的机械应力、电磁场、温度和化学环境等变化的影响,由于只需很小的电场控制,液晶可以透光或反射光,液晶适合作为显示材料。

TFT(薄膜晶体管)式显示屏是各类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的主流显示设备,该类显示屏上的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目前用于显示的液晶材料基本上都是热致液晶。而生物系统中则存在大量的溶致液晶,如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国人海尔弗里奇应用液晶基础理论,对多年未决的人体红血球呈奇异的双凹碟形做出了较成功的解释,启动了生物液晶的研究,并把液晶生物膜的研究推向高潮。#动态创作月泛知识专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8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