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时光记忆,从涞水老照片里看它的7

308激光多少钱一次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608/9041954.html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

涞水电视台新媒体频道特别策划了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家的故事》

系列报道

本期为您讲述刘轶芝家电视机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那些看似普通的家用电器,一件件,一代代,都是改革开放卓越成就的见证。

电视机,作为几代人的回忆,从奢侈品到走进千家万户,到现在慢慢被人们遗忘,电视机升级换代,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义安镇北白堡村刘轶芝一家的生活变化......

小编来到刘轶芝阿姨家时,她正在和女儿张秋臣翻看家里的老照片,说起电视机的往事,刘阿姨记忆犹新。

“当时电视机在我们村就是个奢侈品,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还没有电视,只能去村里‘电视首户’家去看一台黑白电视机,还记得当时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正在热播,为了抢占好位置,我和姐姐每天早早吃完晚饭就赶去,虽然小屏幕画质也不好,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刘阿姨回忆说。

那时,刘阿姨总想着自己家里什么时候能有一台电视机?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推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年,刘阿姨家买了第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

“我家是村里第四家拥有电视机的,当时我父亲靠砸石渣挣钱,母亲在家务农,攒了一年才买上这台电视机。”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全家人对它都非常珍惜。

“那时候信号不好,电视冒雪花的时候,就要把天线转一转。”全家就通过这小小的屏幕了解外面的世界,尽管有时屏幕雪花飞舞,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刘轶芝阿姨结婚时的照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黑白电视渐渐退出市场,彩色电视渐渐走入寻常之家,新媳妇的嫁妆由黑白电视升级为彩色电视。年,刘阿姨的嫁妆就有一台价值多块钱的“赣新”牌21寸彩色电视,也是刘阿姨到婆家的第一台电视。

女儿张秋臣与“赣新”牌电视的合照

“记得当时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名叫《渴望》,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追这部电视剧”,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刘阿姨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扎实,有些事物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刘阿姨家的“赣新”牌彩色电视机也不例外,再加上电视本身画质出现问题,不得不被闲置起来。年左右,刘阿姨和爱人花掉多元积蓄,在县城买下了一台“熊猫”牌彩电。

“这台‘熊猫’牌彩色电视陪伴了我十年童年,清晰度相比之前也高了很多,因为有了好看的电视,放学回家的步伐都会加快,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每周二电视都没有节目,只出现彩色的条条儿......”女儿张秋臣说。

儿子张超与“长虹”牌电视的合影

后来十几年里,刘阿姨家陆陆续续置办了两台长虹电视机,其中让刘阿姨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台大背投电视,超大的显示屏,巨大的机身,“给人一种家庭影院的感觉~”。

历经几个年代,电视机成为了刘轶芝阿姨家的必需品。

进入新世纪以来,液晶超薄、超大电视不断涌现,逐渐走入千家万户。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成为主流,现在有上百个频道供人选择,移动互联网电视的回看、点播等功能备受欢迎。

去年,刘阿姨家从村里搬入了县城的楼房里,孝顺的女儿张秋臣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为新家购置了一台“TCL”牌网络电视。

刘阿姨感慨:“虽说现在看电视的人很少了,但我感觉家里电视开着就会有一种家的温馨,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拉拉家常的场景永远不会忘记。”

四十年前,全村老百姓把黑白电视当作幸福生活的象征,家家都在奋斗着能够置办一台。

四十年后,黑白电视机成了家庭中的“古董”,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液晶电视、网络电视,电视机见证了一个个平凡家庭的变化,见证了国家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

新媒体记者

丁瑶

编辑丨涞小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