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信的叠屏电视,究竟有哪些不为人
当小说家郝景芳在年写下后来那本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折叠”距离我们其实已经近在咫尺。
最近两年,随着人类工程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具有可折叠屏幕的数码产品开始陆续和普通消费者见面。尤其是随着华为、三星可折叠手机的曝光乃至小批量上市,再次让大众对“折叠”这个话题充满了兴趣。
由于应用场景等原因使然,屏幕可折叠的消费电子产品此前均出现在手机领域。因此当年6月坊间传出海信将发布“叠屏电视”时,一度引发无数猜想——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叠屏”就是折叠屏,也就是屏幕可以折叠的电视。
但中文的博大精深却给人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海信的“叠屏电视”并非是指屏幕可以实现折叠的电视(事实上就绝大多数只是在家庭环境中使用的电视机而言,折叠并无任何意义),而是一种使用了特殊液晶面板的电视机——和普通液晶电视相比,叠屏电视的液晶面板为双层液晶的叠加结构。所谓“叠屏”,指的是“叠加”,而不是“折叠”。
下面,我们就讲讲为什么要在好好的液晶电视上再叠加一层液晶面板,这么做到底能有哪些好处,以及我们对于叠屏电视未来市场定位、走势的分析。
海信叠屏电视官方效果图
●为什么要把屏幕“叠加”?
液晶电视从发明距今已有四五十年的时间,距离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液晶电视越做越大,越做越薄,功耗越来越低,画质也越来越好,牢牢霸占了平板电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液晶电视发展至今,在性能上其实早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即便是这两年比较火爆的HDR技术还是4K/8K技术,都难以让液晶在决定画质最关键的几个领域实现特别大的突破,例如对比度、动态范围、色域、色彩准确性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叠屏电视应运而生。
对液晶电视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索尼等一线大厂的顶级液晶电视大都采用直下式背光的布局,一台电视的背光LED颗粒可能高达数千个。当电视机显示动态画面时,每个LED背光颗粒都会随着自己所对应区域的图像变化调节发光的亮度,从而让整个画面最终达到普通液晶电视难以实现的对比度和动态范围,最终让画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但这种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当电视机的LED颗粒达到一定数量后,散热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此外,为防各个LED颗粒之间产生干扰,其密度也有上限,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点对点背光控制;同时,直下式LED举要一定的混光距离,也导致其屏幕厚度会比普通液晶电视厚不少。
海信叠屏电视的做法则是在正常液晶面板的下方再叠加一块液晶屏。通过这层液晶代替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实现LocalDimming,也就是背光区域控制。
简单地说,叠屏电视就相当于在4K液晶面板下叠加了一块只能显示黑白的单色液晶屏。过去直下式LED背光承担的控光功能,改为这块新增的液晶板来调节。海信使用了5颗芯片用于对背光层、控光层和液晶面板层进行协同控制,其最核心部分就是海信自研的叠屏控制算法,控光精度可以达到子像素级,分辨率等同于×,因此整机在控光的精度、准确性上比普通直下式LED电视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通过双层面板的叠加,最终产品在关系画质最核心的对比度指标上就有了明显的提升。据行业内非常权威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测试数据显示,采用叠屏技术的海信U9E峰值亮度可达cd/㎡,暗场亮度低至0.cd/㎡;对比度可达到:1,已经超过了OLED电视的通常亮度动态范围;此外,叠屏电视的色域范围也可达DCI-P3的95.4%,在色彩的准确性上也具有远超当前主流液晶电视的水准。
●屏幕“叠加”后会有副作用么?
两块屏幕的重叠虽然让画质实现了飞跃,但也有很多人质疑会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会不会导致电视机的厚度变得过于厚重,会不会让电视机的功耗翻倍提升,同时在价格上会不会也比普通液晶电视贵的太多。
海信首席科学家刘卫东博士在回答厚科技相关提问时,对叠屏电视的优缺点也进行了解答。
刘卫东表示,叠屏电视虽然使用了2层面板,但在微观结构上看却并非简单的将2层液晶面板直接叠加,两块液晶面板之间只需增加一层偏光板即可,和常规的液晶面板相比,这块新增的液晶结构并不需要再配置彩色滤光片等结构,因此其厚度和普通液晶相比只会增加1.8mm,同时由于LED背光部分不需要大幅提升(由于增加了一层面板,导致透光率有所损失,背光亮度还是需要进行一定幅度提升进行补偿),即便还要多消耗一些电力用于驱动新增加的液晶屏,但整机功耗并不是简单的1+1的提升,依然可以达到国家相关等效等级的要求。
至于消费者非常关心的价格问题,此次发售的65吋U9E上市价格为元,确实比同等尺寸的普通液晶电视贵了数倍,甚至比索尼今年的最新款65吋旗舰级液晶电视XG元的价格还要贵一些。对此,海信电器营销公司总经理王伟坦言,在43吋液晶电视已经跌破元关口的当下,中国电视市场已经不缺也从来不缺价格更低的品牌和产品,缺的是真正能满足高端品质生活的发烧级产品。而叠屏电视的上市,也将成为海信乃至中国彩电企业走向产业链高端的一个新起点。
●叠屏电视和OLED有的比么?
说到叠屏电视的对手,OLED电视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OLED自诞生伊始,就被业内冠以“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名号。经过最近几年的市场教育,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也都接受了“OLED优于液晶”的说法。
叠屏电视虽然有着出色的显示参数,在对比度等核心的显示参数上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OLED电视的水,但是从本质上看还是液晶显示技术,要想在竞争中超过OLED,我们认为其面临的挑战将主要来自产业阵营规模、产品成熟度,以及大尺寸型号的量产速度等几个方面。
1、产业阵营规模:回顾当年液晶和等离子阵营的大战,坐拥显示性能优势的等离子最终败下阵来,最根本原因就是产业阵营封闭,规模太小,使得产品成本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持续下降,消费者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少。叠屏电视要想真正打出口碑、形成一股力量,还需要更多彩电终端企业的共同推动。海信叠屏电视的叠屏液晶模组其实并非海信自产(京东方BOE),理论上其他彩电企业只要愿意,也是可以生产出叠屏电视的(但各个企业的叠屏控制算法的差异将导致产品的画质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海信如何在叠屏产品上处理好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和友商、上游产业链一起做大“叠屏电视”这个蛋糕,是第一个挑战。
2、产品成熟度:叠屏电视和传统液晶相比,在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幅度其实还是非常大的。两块面板在叠加时使用了一些新的材料和工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否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性能衰退,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3、大尺寸型号的量产速度:目前影响OLED普及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随着尺寸的增加价格呈指数上升,以索尼为例,其65吋的4KOLED机型A9G售价为元,但77吋机型的售价则直接飙升至元。叠屏电视如果可以加速在65吋以上大尺寸领域的布局速度,对于抢占高端大屏市场的制高点奖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占据高端人群的心智,并进一步放大器在单位尺寸上的价格优势。当然,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要看京东方BOE等上游面板企业的量产进度,终端企业在其中能够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
结语:海信叠屏电视还有什么小玄机?
不管叠屏电视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单纯的从产品和技术角度来看,海信这次推出的叠屏电视确实相当是近年来平板显示领域的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而海信自身对这款的产品的定位也颇有玄机。
虽然海信在介绍叠屏电视优势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拿OLED作为参考对象,但在对外进行实物展示时还是选择了索尼今年最新款的旗舰液晶XG进行现场PK。这其实也反映了海信对这款电视的定位——当前业内最好的液晶电视。
其实在索尼的产品线中,XG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旗舰液晶——不管是此前的Z9D,还是今年新出的Z9G,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旗舰级液晶。但由于Z9D推出时间较长已经停产,而新的8KZ9G系列又只有85和98两款超大尺寸,距离普通用户有些遥远,因此海信选择价位大体相当,配置也比较全面的XG作为对飚对象还是说的过去的。
从现场展示的效果看,海信叠屏电视由于原生对比度的大幅提升(这点已经得到了权威机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书面认证),在画质表现,尤其是画面的对比度表现上确实要大幅优于索尼的产品(据现场第三方专家确认,两款产品均采用了出厂默认设置)。两者在对比度上的表现差异肉眼清晰可见,也很难让人驳斥。此外,叠屏电视由于背光控制的精准度极高,在显示黑暗背景的明亮物体时,影像的边缘也会表现的极为清晰,不会出现普通液晶上那种光晕的效果。这种差异用照片很难再现,但直接AB对比还是可以比较清晰的感知到的。
做出一款在画质上可以超越索尼的电视(注:这里是指同级别对比,跨技术品类、跨级别对比的话意义不大),相信不仅是海信,也是所有电视机企业的共同梦想。在产品层面已经做到了这点的海信,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吗?一起拭目以待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