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叠屏电视,会成为下一个索尼特丽珑吗

北京最大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10/8733712.html

一百年前,当驾着豪华马车的德国男人在街头奔驰的时候,他们常常放肆地嘲笑那个开着奔驰汽车的卡尔·本茨先生……

7月8日,海信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全球首台叠屏电视,由此实现电视画质指数级提升。

随后,海信官宣援引不知名外媒报道称,“该款电视有可能引发三星、LG焦虑不安”。

叠屏电视是什么,如此神奇?

据介绍,所谓“叠屏电视”,即把液晶电视从一块屏变成两块屏,两块面板叠合在一起,前面一块是彩色屏,专注于色彩精控,忠实还原色彩;后面一块是黑白屏,专注精细调光,呈现高对比度及暗场细节。两块屏分工合作,大幅提升液晶屏幕色彩、对比度等指标,实现超高对比度和高色域,达到10万静态对比度和像素级控光,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避免OLED和8K电视过亮、过暗等问题。

海信由此预言,鉴于叠屏电视画质可媲美OLED电视,“有望成为继8K之后下一个风口”。

通过改变面板结构实现精确控光的确是一个美妙的主意,就画面表现力来看,把这款叠屏电视称为“液晶时代的索尼特丽珑显像管电视”亦不为过。

但是,叠屏电视收获一片掌声的同时,同时收获了一片质疑:显示技术已经跨入OLED柔性显示时代,继续围绕即将淘汰出局的液晶技术展开创新,究竟有多大意义?

一、液晶所有的努力在OLED诞生第一天就已实现

就在7月9日海信发布会召开的第二天,创维也召开了一场同样令人瞩目的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OLED普及风暴”。

海信和创维,一个被称为“改良派”,一个被称为“革命派”,中国两大彩电巨头在两个赛道展开激烈角逐。

依据海信电器首席科学家刘卫东博士所言,“叠屏电视在对比度、色彩以及视角三个方面的极致改善,直指OLED电视三大优势。”

由于叠屏电视画质接近OLED,海信自信地将型号为U9的65吋叠屏电视定价为元,这个价格不仅高出同尺寸索尼电视,甚至高过创维一款65吋OLED电视(该款电视价格调整后为元)。

必须承认,海信将叠屏液晶定价如此之高,值得向它表达敬意。今天,中国电视企业已经走到“最危险的时候”,超低价竞争将所有企业拖入泥潭,敢“卖比索尼更贵的电视”,的确是一份值得敬佩的勇气。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看起来更像“在一个错误时代作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因为,显示技术正在步入柔性显示时代。

OLED自诞生那天起,就以对比度无限高(这是由自发光显示技术自身特性决定的)、色域广、画质卓越而著称。更重要的是,OLED具备柔性显示的属性,这是未来“显示无处在”的基础支撑。

因为柔性,所以OLED电视形态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普通款型,还有可卷曲伸缩的OLED电视、可两面看的OLED电视、透明OLED电视、S型曲线型OLED电视,等等,未来还将有更多想象不到的产品形态出现。

(由OLED组成的大峡谷)

而液晶电视始终只有一种款型,就是那种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所不同的,只是尺寸的大小。

问题来了:既然叠屏电视拼尽全力实现的目标,在OLED诞生的第一天就已实现,那么冒着把电视重新做厚+价格大幅提升风险做这样一款电视,目的究竟是什么?

好比我们已经进入汽车时代,而你依旧在雕琢一辆精美的马车。

目前,全球超过80%的电视企业将OLED作为下一个时代的显示技术进行推广,正是基于对OLED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

而液晶的致命缺陷尚不是背光源,漏光大不了降低对比度,是响应速度,液晶天生响应速度慢,难以表现高速转变的画面。止于目前,高端LED液晶电视响应速度是6-9毫秒(海信称其叠屏电视响应速度接近5毫秒)。

而OLED相应速度是,1-3毫秒。

这有什么关系吗?是的。

就在7月4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法国《观点》杂志采访时自豪地说,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5毫秒的延迟速度被认为是5G物联网时代的入门速度。以此观之,液晶并不是5G时代的最优显示方案。

二、“技术派”的海信,为何推出逆技术的产品?

就电视说电视,叠屏的确很好。但是,它同时带来两个副产品:第一,电视的厚度大大增加。据现场目测,这款电视厚度约为一般液晶电视厚度的两倍;第二,制造成本大大提高。原本液晶比OLED便宜是它的优势,现在这个优势被大大弱化。从这个角度看,海信声称将叠屏电视卖得比索尼贵,不完全出于自信,很大程度上是成本大幅增加所致。

(叠屏电视和一般电视相比又厚又重)

曾几何时,海信被誉为中国电视的“技术派”,当年研发的“信芯”芯片甚至还登上了《新闻联播》——虽然海信自己也很少使用这个芯片。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何贴着“技术”标签的海信,越来越留恋旧时代的技术?

最合情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海信固守LCD液晶,导致其丧失OLED时代话语优势,无奈之下,决定抱住LCD液晶死死不放。虽然上半年迫于舆论压力推出OLED电视,但其内心对OLED仍是抗拒的。

叠屏不是折叠屏,叠屏是液晶,折叠屏是OLED,二者一字之差,却是两个时代的技术。

海信需要思考的是:凭一己之力,能扭转全球显示技术发展趋势吗?

答案其实已经有了。由于固守液晶,年以来海信电器(SH)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在资本市场,股价表现堪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就在7月8日发布叠屏电视的当天,股价还跌了3.24%。

三、索尼特丽珑黯然退场一幕并不遥远

今天,很多年轻人对索尼这个名字并不特别熟悉;但在20年前,它却是全球彩电不折不扣的老大。

那时候的索尼有多牛呢?这么说吧,因为独有特丽珑显像管,索尼CRT电视画质超群,不仅为它争取到全球电视老大的位置,还为它赢来“皇冠上的明珠”美誉。甚至,日本国家博物馆将索尼特丽珑显像管电视作为国宝收藏。

但是,这一切到年戛然而止。因为,液晶来了。

随后多年,索尼挣扎在亏损的泥潭里难以自拔,恍如从天上跌落人间。

索尼的复苏,发生在年。那一年,索尼推出OLED电视A1系列,并重回全球高端电视阵营,多年的亏损亦随之改善。

索尼当年对特丽珑的自恋,更甚于今天海信对叠屏的自信。当然,索尼的自恋不是没有道理,特丽珑的确太出色了,即使当时液晶电视已经开始了它坚定的普及步伐,索尼依然固执地认为,凭借特丽珑显像管卓越的画质,它可以阻挡LCD液晶时代的到来。所以,当大多数企业转向液晶的时候,索尼依然在推它的显像管电视,以至于年,相继被三星、LG等企业超越。

索尼由此成为全球电视行业最后一个转型液晶的企业。

之后,索尼付出的代价大家都看到了,除了跌出全球前五,还多年亏损。

这几年,电视圈的人提及海信以及它的ULED液晶电视,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和索尼当年抱住特丽珑显像管电视不放很像”。

今天,液晶电视在电视行业的状况,和15年显像管电视在电视行业的状况非常相似;海信在液晶电视行业的处境,也和15年索尼在CRT显像管电视行业的处境颇为相似。昨天,液晶取代了显像管;明天,OLED或QD-OLED也将取代液晶,这是技术发展的规律,不以某一个、两个企业的意志为改变。历史就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永远不落幕的技术,也没有永远不落幕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5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