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藏着他们
10月1日晚,天安门广场,盛大的国庆联欢活动拉开序幕。
“飘动的五星红旗”“巍峨的长城”“飘曳的风筝”“展翅的和平鸽”“旋转的‘一带一路’地球村”……一幅幅由光影屏组成的巨幅画面,变化奇妙、美轮美奂,强烈的视觉冲击,令观众叹为观止。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整个表演一共秒,完美呈现出帧画面和颗光点璀璨的变幻;音乐节奏点超过个,所有编排点位数量达个!
每一帧精美的画面,每一次迅速的画面转换,背后都浸润着名参演的武警战士的辛勤汗水。四个篇章训练下来,每名参演官兵都要记下多个点位,熟练掌握30余首音乐节拍;短短5分钟的一首歌里,要下蹲起跳50多次……5个月,个日日夜夜,全体队员累计行走约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圈。
这,令人惊叹,又令人感动。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独一无二的“作业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却是另一番金戈铁马。”
——点位战士姜东生
5月7日上午,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参演部队武警某部动员大会在昌平排演基地召开。武警某部曾担负过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任务的,现在留下来的经历者还有30名。
这支部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联欢活动总导演张艺谋在介绍表演运用到的“数字光影”技术时说,这可以说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一种动态图形表演,因为所有的活动都在不断变化,全部在流动中完成。多名演员手持独特的光影屏行进组图,且没有一个走位是重复的。
在最初设计时,导演组都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难度有多大?答案就在让霍成飞头疼不已的“作业本”里。
22岁的霍成飞,在演练队伍里的编号是,也就是第31排、57列的那个“点”。刚开始每天练习个点位时,他还觉得挺新鲜。“好像不太难嘛,就像沿着每条路找点,勾勒出相应图形。”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他的点位中,包括第一篇章组字“中国梦”的“梦”字,然后是7只鸽子最右边的那只,再到“新时代”的“新”字。他要不断移动变化,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远距离跑动,比如他在《序》篇章表演“红旗颂”时,就要从最右侧跑到场中心,米,只有20秒的时间,还要准确找到自己的点位。
每名演员手里都有一份独一无二的“作业本”,里面是自己的跑动点位路线。
名演员,个“作业本”。每个人的点位,都铺撒在图案的不同位置上。导演组编导把关键帧列出来,4个篇章整理出来的关键帧约个,也就是说每个人至少要背个点位。以此形成一个排列手册,个演员每人都有一份独特的手册,必须烂熟于心。
“14空66空,到15空65空、到16空65空、到、到……最后到47空60空。”点位的王刚话不多,但现在背起当时的点位来,仍能够准确无误。这一大段“贯口”,背的就是在“领航新时代”章节里,第四只白鸽从右下角到右上角的“飞行”路线,全程一共21步。
参与表演的人需要根据画面的变化快速跑位,几乎是每一帧每一秒都在移动。
长距离点位跑动,每位演员都遇到过。有人不仅跑得长,还练得多。
“不管练啥都有我。”19岁的张家铭吐吐舌头。他去年刚入伍,今年就赶上了国庆70周年的庆祝活动,“真是太幸运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还赶上了个与众不同的点位。
“山啊、云啊、燕子啊,还有大路、彩虹、飘带,因为都正好从我旁边过,所以每次训练我都要配合同练。”比如练第四篇章时,他所在的区块就只有他一个人要跑到前面的鸽子里去。所以每次训练,他都得一个人出去单练。而且,这第四只鸽子难度最大,只有它是向后走的,要从最前面走到最后面,全程走七八十个点位。这还不算完,鸽子走完变地球,他又要在十几秒里从最右边跑到最左边。几个动作下来,张家铭是前后左右满场飞奔。
按照“动起来”的要求,主题表演每一个章节的任务都非常复杂,极具挑战性,特别是“领航新时代”章节。按照排练计划,每15天就要排练完成一个章节。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却是另一番金戈铁马。
队形方案和点位不断做出调整,多页的训练手册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战士们来说,为了“十一”那天的精彩绽放,每个人都像铆钉一样坚守在点位上——只能冲锋、不能等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出彩、不能出错!
苦练出来的“文艺青年”
“我们忙于四处找点和背记点位线路,每次训练就像一场战役,为完成好此次战役,我们只有练练练;为确保战役胜利,我们只有戴起耳机倾听话麦里不停数拍子。”——点位战士霍晓强
北京今年的夏天,出奇的热。近0名战士,不畏风雨烈日,全情投入训练。
训练任务并不简单。对于这支多次担负重大活动任务的部队而言,国庆联欢表演任务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因为表演任务讲究的是柔性灵活,与武警部队刚性规范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此前没有类似的训练基础。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徐浩涵终于“丢人”地抹起了眼泪。作为排长和区块的教员,个性要强的徐浩涵怎么也没想到,本以为自己还算个合格的“文艺青年”,但听拍子都听不准了。
队列变化复杂,且要伴随着音乐走位、做动作。那次训练,他在变化鸽子图形时,连续3次走错,气得他抱着替代光影屏的道具板跑到一边,“不争气”地落了泪。
动作和音乐,要相互配合、严丝合缝、行云流水,才能达到整体流畅的效果。这些对战士们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刚开始,有的战士乐感弱,反应慢,压力越来越大。
徐浩涵刚听交响乐时也有点蒙。活动中,千人交响乐团演奏的是变奏曲。大家听得一头雾水,根本找不着拍子。为了培养乐感,排演基地开通了广播。徐浩涵每天早上拿条凳架上机器开始放音乐,让大家反反复复听。一时间,宿舍楼、饭堂里,都在不停播放《红旗颂》《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排练音乐,迅速提升大家对节拍把握的准确度。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
刚受领任务时,导演组要求6月底前完成四个章节的表演动作排练,相当于每个章节只有15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每天都需要从早练到晚。
战士们身上都背着一个挎包,装着雨衣和一升容量的大水壶。正值酷暑,高温曝晒,汗如雨下,烈日下,有的战士一天要喝掉6壶水。26岁的周奇记得很清楚,彩排当天瓢泼大雨,但大家立刻穿上雨衣继续练,风雨无阻。
“绝不能错,一个人错就全砸了。”作为班长的周奇严肃认真。
从5月初的室外露天训练开始,每天大家都要拿着一个10斤左右的铁架子做代用道具。每天抓握、控制道具,完成不同角度变化,不到一个月,双手就磨出了茧,晒得皮肤黝黑。为此,联欢指挥部运行和维护保障组还为每名战士都采购了手套和防晒手袖。
每天,手中举着近10斤的训练道具,不停地举起、收板、蹲下、起立、走位。几百个蹲起练下来,霍成飞都能听见大家蹲起时,膝关节发出的“咔嗒”声。但当大家再举起牌子时,又能立刻整齐划一地找到完美的“20度”。
20度,是导演组在进行反复调整后发现的呈现国旗等图案效果最好的一个角度。尤其在国旗展示时,配合演员的蹲起,整面红旗呈现出迎风飘扬的效果。
抓板上举,两个拇指轻轻下压,手臂夹在耳朵两侧,余光能扫射到板面的外延,就是20度。28岁的班长钟秀林来自广东湛江。虽然普通话不怎么标准,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格的训练,让他的动作标准得可以为大家当样板。
我因任务而出色,任务因我而出彩。
第一次演练时,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五星红旗在眼前冉冉升起,钟秀林的眼泪一下掉了下来。
第二次演练集结时,战士刘培哲的手受伤了。一边走,血一边滴答。旁边的战友提醒他:“你的手在滴血。”
刘培哲当然知道,他在忍痛前行,因为,人的方队任何一个点位都不能少,谁也替代不了谁,任何情况下都要上。到达天安门广场备场区域,队医张剑赶到:“伤在左手食指上,伤口比较深,皮肤撕裂,都能看到骨头了。”
演练马上开始,时间紧急,打完麻药就要缝针。刘培哲咬着袖子,感受着针穿透皮肤的感觉。彩排他坚持下来了。战友从他手里接过光影屏时,他手上的纱布已经被血浸透。
联欢活动三次演练后,尽管主题表演本身没什么改动,但为了联欢活动的整体融合呈现,主题表演主动进行了调整。战士们唱啊、喊啊、跳啊、跑啊,在大画面呈现的同时,每一个人都生动阐释着“自由、生动、欢愉、活泼”。
47区块的教员江奎在场上奔跑时,脸上始终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和激动。和每一位战友一样,他始终紧盯点位,顾不上转头看一下难得一见的盛况现场。“我们没有时间东张西望,每个人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才能无懈可击地完成演出。”
“红旗颂”篇章导演组组长张湄见证了战士们的“千锤百炼”。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战士们挥汗如雨,皮肤都晒成了酱油色,连粉色作训服都晒褪了颜色;下雨时赶排练进度,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道具板上,伴随雨声的是战士们坚定地数节奏的号子。张导感叹:“天安门广场上的绽放,是全体官兵用汗水、用超常的坚韧、用军人报效国家的勇气铸就的。他们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向他们致敬!爱他们!”
不断创新的“小诸葛”
“我们执着地追赶时间,对着自己的极限,一次次发起冲击。”
——战士顾廷凯
光是付出汗水还不够,克服困难还要靠灵活的头脑。
参演部队很快就选拔确定了64名小教员。这些小教员被大家称为“小诸葛”,都是训练创新达人。他们每日都要集合召开“诸葛亮会”,共同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刚刚拿到道具板的时候,为了找准20度这个倾斜角度,小教员们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在光影屏的背面,安装一个水柱,水柱上面画好刻度。随着光影屏的角度调整,气泡在刻度线上来来回回地变换位置,最顶端是90度,中间是45度,在下面三分之一的位置恰好就是20度。最初训练的时候,战士们就用这个方法找准角度,时间长了,手臂肌肉已经形成了记忆,就不再需要水柱帮忙了。
在“红旗颂”排练之初,部分战士没有接触过舞蹈韵律,节奏把握不准。徐浩涵和宗界琼利用训练间隙时间向导演组请教节拍,制作出《节拍韵律表》《走位引导图》等,成了队里抢手的“走位导航”。
《节拍韵律表》是“数学达人”徐浩涵的发明。如何让动作跟得上节拍,徐浩涵动起了脑子。第一次摆出国旗图案的时候,有一个波浪的流动,这个过程按11组分组,每组的节奏都不一样,却是有规律的。“我是第7组,所以在节奏上是第7拍起,再往后数4拍也就是下一个八拍的第3拍落,其他各组也都一样。设某人是第x组,那么他的起拍就是x或者x-8,落拍就是x-4或者x+4。”把动作按简单的数学计算式分解,最初感到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韵律和节奏,一下就有规可循了。
发现战士们总是不能按照音乐节拍走到自己的点位上,闫谡和姜东生归纳总结出“点位节拍对应表”和“横纵坐标记忆法”。其中,“点位节拍对应表”被导演组纳入排练手册中,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32岁的赵飞是队里的老大哥了。他曾参加过年北京奥运会的庆典演出。今年12月,赵飞就要退役了,他觉得自己是个“最幸运”的兵。“当兵第一年,参加奥运演出;当兵最后一年,又参加国庆70周年庆典。能以这两件载入史册的国家大事为起点和终点,我的军旅生涯也算很圆满了。”
赵飞记得,当年参加奥运会演练,训练场上没有可视设备,只能盯着身边人的动作标齐“盲练”。
可这回,训练场上竟然有了摄像无人机和液晶显示屏。大屏幕足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排练影像实时投放在大屏上,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队列形态和细微动作。
“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保障条件越来越棒,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力在不断增强!”赵飞自豪地说。
共享荣耀的“幕后英雄”
“也许在他人眼中,我们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甚至我们自己都无法认出自己,但是我们聚在一起,展示的就是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点位战士陈睿
在演出人员中,还有一支名的预备队员队伍,他们胸前戴着蓝色号码牌,同样每日刻苦训练。一旦正式队员出现特殊情况,他们能及时替补,确保表演万无一失。
正式队员,每个人每个篇章有几百个点位;作为预备队员,因为可能要替补不同位置的演员,所以要以一当十,记住几千个点位!排练的时候,他们就是正式队员的影子,跟正式队员“绑”在一起,一起完成每个点位和动作。
18岁的蒋明森是一名去年才入伍的新兵,“给祖国母亲庆生,我能加入其中!心里那个激动,那个兴奋!”
吃饭、走路,甚至说梦话,蒋明森都在迷迷糊糊地念叨着一串数字。第二次演练时,一名正式队员因为证件问题不能上场,蒋明森顶替,完美地走了下来。
十倍的付出,却不代表一定能上场。就在距离10月1日还有三四天的时候,一名正式队员因为脚伤淤血不能上场,蒋明森又接到了顶替任务。但在表演当天,那名正式队员伤情好转,可以上场了。“心里肯定是有点儿遗憾的。但不管是谁上场,能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就足够了。作为幕后的B角,我们同样觉得光荣与骄傲。”
荣誉背后,是付出,也难免遗憾。任务期间,27人主动推迟婚期,10名官兵父母去世仅请了三四天假就返回训练场,91名官兵妻子分娩、亲人重病住院仍坚守一线,人推迟退役和上学。
田兵的妈妈也参加了国庆庆典,在活动现场担任志愿者。
本来在南阳老家的田妈妈,听说当地要选拔3名志愿者到北京参加阅兵式后的清场工作,她第一时间报名。当然,她也有个小小私心——快两年没见到儿子了,这回儿子也有庆典任务,借着这个机会,也许能见一面呢。
可是,母子俩的任务一个在中午,一个在晚上,两人还是遗憾地错过了。任务完成之后,田兵回到营区发现手机上有条信息,是妈妈好几天前发来的——“母子同心,其利断金!”这个大小伙子一下红了眼圈。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
任务结束后,家人听说张家铭参加了“十一”庆典活动,都自豪不已。一大家子看重播反复找有他的镜头。“我妈在我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