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京东方精电立于巨人之肩,大屏车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光大证券付天姿黄铮)

1、中大尺寸车载显示龙头,厚积薄发迎来业绩放量

1.1、京东方集团车载显示及系统运营平台

全球车载显示龙头,1H22出货量全球第一。京东方精电(.HK)前身为精电国际,成立于年,并在年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原是车载单色显示屏模组的知名制造商。公司在年被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集团收购,后改名为京东方精电。

目前,公司作为京东方集团车载显示及系统运营平台,已发展成为全球车载显示行业的龙头,根据Omdia统计数据,上半年,京东方车载显示出货量及出货面积均为全球第一,同时8英寸及以上中大尺寸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

回顾历史,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拓市场阶段(-):

年公司前身精电国际成立,并于年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年公司推出首款应用于汽车的液晶显示产品,凭借严格的研发、创新的产品设计和高生产效率,公司产品极大程度满足当时欧美中高端汽车客户需求,并在行业内建立起知名度,年公司的业务范围已辐射至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初期发展阶段(-):

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公司业绩在-年短暂受挫,年开始,精电国际将业务重点转向经济影响相对较小、汽车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的中国,并通过将生产厂房集中到广东河源、精简海外办事处架构,以及终止营运非品牌手机业务的战略调整,精简营运成本,使得边际利润改善。

年,公司单色显示屏产品已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前瞻性捕捉到TFT(薄膜电晶体液晶)产品的潜在商机并开始布局,公司首个汽车TFT项目于年投入量产,为集团开拓新的产品市场。

遗憾的是,由于TFT的产线建设需要庞大资本投资,精电国际只能够小规模发展其TFT产品业务,根据公司公告,年公司TFT模组所占市场份额仅约0.5%。

3)并购及资源整合阶段(-):

年,公司被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集团收购,后改名为京东方精电。收购实现了双赢,京东方集团借助精电长期建立的客户基础和全球营销渠道优势,加速进军车载显示行业;而精电受益于京东方集团生产设施、研究开发技术的支持,开创性选择高代线TFT独立开模,这打破当时低代数产线为主的行业格局,对整个市场格局形成了比较强的冲击,也为公司后续大尺寸TFT/TP车载显示模组的龙头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4)蓬勃发展与业绩兑现阶段(-至今):

年,公司与京东方集团整合模块生产并与车厂及Tier1厂商开展战略性合作;19-20年,公司相继投资疆程技术和睿合科技,强化HUD和光学全贴合业务能力,并在年完成车载系统产线建设。

近几年,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以及公司前期所获订单量产,公司的车载显示出货排名持续前进。

根据Omdia数据显示,1H22公司在车载显示出货面积、总出货量、中大尺寸出货量三项核心排名中,均位居全球第一。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隶属于京东方集团显示事业群,京东方集团占股比例达53.14%。

自年收购完成后,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集团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长期持股比例超过50%。年9月,公司发布公告进行配售及股东认购,筹集款项主要用于公司位于成都和河源的TFT及触控屏显示模组生产设施的扩张,年10月21日,配售及股东认购事项已全部完成,目前京东方集团占53.14%股权。

1.2、公司聚焦汽车显示和工业显示两大领域

公司为显示模组龙头厂商,聚焦于车载与工业领域的显示及解决方案。其中,汽车显示业务以TFT(薄膜二极管)技术为主,1H22营收占比90%;工业显示屏以被动显示技术为主,1H22营收占比10%。公司放眼全球化,业务布局遍及中国、欧洲、美洲、日本及韩国多地。

1.2.1、汽车显示业务:京东方全球车载业务销售平台

公司汽车显示产品多元,基本实现全场景、全尺寸覆盖。

1)产品种类方面,公司车载产品涉及汽车仪表、中控、娱乐系统显示、HUD、电子后视镜等多种品类,基本做到全场景覆盖。

2)尺寸方面,公司车载产品小至2英寸的被动黑白显示器件,大至近50英寸的A柱到A柱的TFT联屏显示,基本涵盖全尺寸产品。

3)技术方面,除传统优势的TFT/TP显示模组外,相继推出AMOLED、BDCell、Mini-LED、HUD等多款先进显示产品和显示系统解决方案,并掌握大尺寸、多联屏、曲面、全贴合、裸眼3D立体显示、切换防窥显示等技术,具备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并灵活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作为深耕车载显示26年的龙头企业,客户基础雄厚。

公司前身精电国际早在年就入局车载显示行业,与全球车企/Tier1客户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如BBA、沃尔沃、博世、安波福、电装等。

截至年10月,公司与多家中国车企达成了战略合作,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中国一汽、吉利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埃安、奇瑞集团、立胜汽车等,公司的车载显示产品同时供货于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品牌。

年上半年,公司为中国前20家汽车制造商提供的TFT显示模组产品覆盖率达到42%,对中国主流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产品覆盖率从年的41%进一步提升至52%。

1.2.2、工业显示业务:欧美客户为主,布局工业仪表、医疗及消费品领域

公司的工业显示业务主要应用于欧美地区,业务主要涉及工业仪表、医疗、消费品及大型货车等品类。

单色显示一直是公司的传统成熟技术,年之前,工业显示行业主要以被动单色显示屏为主,公司充分受益;而近年来行业呈现出单色向TFT显示屏转移的趋势,为此,公司积极向高端显示市场推广中大尺寸单色产品,并把TFT模组显示产品推向高端白色家电市场、家庭自动化应用领域,开拓物联网相关的不同市场。

年以来,公司陆续获得了来自英国知名高端家电品牌以及中国教育市场的TFT显示模组订单,年,公司独特的IBN-TFT混合显示屏获得客户认可并将成功使用于一项船舶应用。

我们认为,工业显示与车载显示技术同源,公司可以享受协同效应,同时多元的业务种类能够分散单一下游的波动风险,给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1.3、前瞻性布局逐渐放量,规模效应开始展现

1.3.1、营收:智能汽车的蓬勃发展带动汽车业务量价齐升

通过复盘,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的营收发展经历两阶段。年以前,公司主营单色显示屏业务,营收整体表现较为稳定。年,受TFT市场扩张及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单色显示屏业务销量下滑明显影响公司整体业绩。被收购后,依靠京东方集团TFT稳定的面板供应以及产能资源,公司TFT业务的竞争力迅速提升,并开始不断积累车载模组定点订单。

年开始,公司TFT模组产品开始实现量产,受益于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强劲销售,公司整体营收迅速提升,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77亿港元,同比增长超70%,-年间营收CAGR达28%。1H22增长态势延续,实现营收48亿港元,同比增长51%。

?分应用领域看,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汽车显示屏和工业显示屏,其中车载显示业务收入占比从年的66%上升至年的90%,已成为公司营收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分技术看,年之前公司单色被动显示技术产品占比达90%;被京东方收购之后,公司TFT业务不断发展,上半年贡献营收比例已达87%,成为当前营收贡献主力。

此外,公司积极研发多款智能座舱高端显示产品,预计随着BD显示屏、AMOLED显示屏、车载显示系统级解决方案等逐步量产,将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长期动力。

?分地区看,年以前欧洲为公司的主要市场,年后得益于京东方集团在国内广泛的客户网络优势,中国市场收入逐年增长,-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27%/37%/60%/98%,乘国内智能座舱发展东风,中国地区已成为京东方精电最重要的市场。

1.3.2、业绩:TFT调整转型期已过,规模效应开始展现

业绩方面,收购初期经历产能爬坡,年规模效应开始展现。

?收购初期,公司TFT业务量级较小,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公司TFT模组产品价格承压;此外,业务转型初期车载TFT模组产线扩张导致固定成本分摊较大,影响公司-年订单的边际利润,公司业绩承压。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0.17亿港元,对应净利率0.54%。

?年开始,伴随车载TFT模组逐渐放量,公司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占比逐年递增,同时产品结构持续向大尺寸TFT显示模组和TP显示模组等ASP较高的产品转变,毛利率的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展现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年公司EBITDA高速增长,年EBITDA已达4.8亿港币,同比增幅%;与此同时,公司折旧占收入比例持续下降,从年的3.8%降至年的2.1%,1H22进一步下降至1.7%。

年归母净利润突破3亿元港币,同比增幅高达%,-年CAGR达%,1H22公司业绩延续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至2.5亿港元,对应净利率为5.2%,达到年以来净利率新高。未来随着收入增长,我们预期公司规模经济有望进一步释放,带动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2、智能座舱加速渗透,车载显示赛道确定性增长

2.1、汽车智能化演进,智能座舱蓬勃发展

技术发展+新能源渗透,汽车智能化加速落地。

近年来,汽车行业正经历智能化升级,一方面,人工智能、移动通信、高精度传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基于电子架构并引领汽车智能化进程的新能源车型持续走高放量,集邦咨询数据显示,年第二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万辆,同比增长54%,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出货量.6万辆,同比增长65%以上。

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双重因素融合背景下,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发展成为集出行、办公、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智能终端。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和亿元,预计到年,全球和中国对应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对应-年CAGR分别达20.83%和36.85%。

智能汽车发展主要分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两条路径,供给+需求双重因素,驱动智能座舱更快发展。

相比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目前技术成熟度更高,并且有着强烈的用户需求,在智能汽车的布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IHSMarkit数据显示,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已超过亿美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而中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智能座舱市场,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将从年的23%上升到年的37%。

1)供给端: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讲,智能座舱是车企打造差异化卖点、布局售后服务变现的重要载体。

①汽车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领域,其中自动驾驶对于硬件能力和软件算法的技术门槛较高,同时在政策法规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智能座舱的商业化进度更容易推进;

②智能座舱具备高度集成的特点,具备多屏显示、触摸交互、智能语音等诸多感知功能,各类交互技术的融合能够给予用户充满沉浸感的驾乘体验,智能座舱直观的科技感也成为车企寻求差异化、定位品牌特色的核心卖点;

③随着OTA更新功能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制造商将有能力在售后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联系、持续提供增值服务,因此智能座舱将成为车企布局售后战略规划、实现服务变现的重要载体。

2)需求端:智能座舱正成为影响当前消费者购车和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其对汽车的需求从单一的出行工具逐步转变为生活中的“第三空间”,消费者对于使用电子产品的偏好有望在未来迁移到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上。

目前,汽车座舱的智能水平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决策因素之一,而消费者对数字座舱类体验的支付意愿也较高。

据IHSMarkit年调研的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中,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关键因素,重要程度超过动力、价格、能耗等因素。

同时,相比于全球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的科技配置有着更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5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