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十字路口,谁能跑赢周期性丨氪金
作者
宋新澳
编辑
郑怀舟
年初,领跑LCD面板多年的韩企LGDisplay、三星显示相继传出将停止LCD生产,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LCD即液晶显示器,其下游应用最典型产品当属液晶电视。从电视屏幕发展进程看,在黑白电视、CRT电视后,液晶电视打败等离子电视成为主流。LCD技术的获胜,也代表着在显示领域真空电子技术被半导体技术彻底替代,LCD未来的发展也受半导体领域基本规律影响。
现如今,从电视、手机、电脑,到车载显示器等终端均离不开屏幕,其中LCD仍是最广泛的选择。
韩企关停LCD实则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LCD周期性特点导致厂商收益不稳定,年,持续的下行周期造成三星、LGD等面板企业LCD业务亏损。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LCD高世代产线的不断投入,造成韩企先发优势剩余红利不多。韩企不会放弃显示面板领域,而是投入到有着更明显优势的OLED等技术上。
对于国内面板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整合LCD市场的好时机。年下半年开始,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降,国内厂商投产热情不减。据奥维睿沃数据,年2月面板价格继续下行,其中65”-75”面板降幅最大达8美金。在面板价格下降阶段,面板供应持续宽松,面板厂仍然维持着高稼动率。
资深产业经济专家梁振鹏告诉36氪,“华星光电,京东方不断投资新厂房,以填补韩国三星、LGD缩减产能产生的缺口。目前液晶电视机的市场总体上还是在增长,所以LCD总体产能增加的并不是太多。”
在LCD市场格局逐渐趋于稳定时,显示面板行业新的战事已经开始,OLED进入争夺期,MiniLED等新显示技术也走入正轨。
01液晶面板困于周期性
据京东方A发布的年度业绩,年其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61.89%;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86%。
对于业绩大涨,京东方A主要归功于年上半年半导体显示行业延续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尽管第三季度行业产品价格出现结构性回调,但全年行业整体景气度较去年相对较高。
受疫情影响,年彩电等电子产品需求激增,面板自年6月开启了连续13个月的涨价,面板企业纷纷提高面板供应。
TCL科技在年业绩预告中披露,大尺寸面板业务t1、t2和t6保持满销满产,t7按计划量产等。此前传出停止LCD面板生产的韩企LGD和三星显示也宣布延缓停产计划。
Q2面板涨价结束,显示面板企业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也快速回落。不过,面板企业凭借这轮涨价潮在年赚到了超越以往一年的利润,如京东方年取得的净利润接近过去8年净利总和;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也较年增长约%。
这也反映出面板企业的一个特征:“周期性”。面板周期性体现为市场对新产品需求增加,造成供不应求,引发企业投资;新投资带来的产能迅速扩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造成产业衰退;价格下跌导致需求扩大,再次出现供不应求,如此循环往复。
在景气周期,面板企业业绩上涨;而在衰退期对面板企业才是真正的考验。
上一轮下行周期从年下半年开始至年,由于新增产能的不断入市,LCD面板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海外龙头企业如三星、LGD的LCD业务持续亏损;国内面板企业也艰难为生,以A股面板龙头京东方为例,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44.15%,扣非净亏损达到11.67亿元。
回顾LCD发展历程,衰退期也是新人登上牌桌的最好机会。面板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主要差异是尺寸。因此面板行业呈现出清晰的“高世代打击低世代”逻辑。后来者不惜在衰退期投入资金,以对前人弯道超车。
韩国面板厂超越昔日霸主日本,就是在衰退期中砸钱大规模扩产,而后开始了在LCD的领跑。在面板领域新老掌权者交替过程中,中国台湾借机登上了牌桌。
中国大陆面板的发展则是一部烧钱史。显示面板一度是中国第四大进口商品,彼时每年面板的进口额达到了亿美元。向外流出的巨额费用与对显示面板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如何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面板成了当务之急。
面对技术封锁,年后京东方等国内企业通过收购现有外资产线是迈入LCD领域。但面板属于典型重资产行业,每条产线具有高投入、延迟回报特点,光仅靠企业自身发展速度缓慢。年开始,一系列扶持面板企业的政策出台。
有了政策扶持,大陆面板企业有了底气,一条条高世代产线建立,对外国面板厂商造成不小威胁。但同时出现面板企业被吐槽靠政府补贴,如出现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差距较大的情况。
以京东方为例,年-年,京东方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3.32亿元、26.41亿元、20.7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36亿元、19.19亿元、34.35亿元;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7亿元、-11.67亿元、15.18亿元。
02降速的追赶者
年LGD、三星显示相继传来停止LCD面板生产消息,转而重点投入OLED产线。在两大韩国面板厂此举动下,OLED将取代LCD呼声愈发剧烈。
OLED与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也被认为是LCD最大的对手。但来势汹汹的OLED并未给面板行业造成预想的冲击力。
以大尺寸面板主要产品电视为例,数据显示,年全球电视机出货在2.1亿台左右,据Omdia显示,年全球OLED电视市场出货量为万台。其预测年OLED电视将占整个电视市场的12.7%。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36氪,尽管OLED在显示水平等方面优于LCD,但OLED柔性显示的本质属性到现在为止仍未充分发挥出来。“总体看,OLED产品形态还是缺乏显著变化,和LED的视觉差异不太明显。另一方面,液晶电视显像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与OLED电视差异在缩小而不是在拉大,很容易造成消费者对OLED和LCD的差异化感知不明显。”刘步尘称。
在制造成本上,据招商银行研究报告,大尺寸的OLED和等离子面板相近,但OLED面板的生产线建设成本比等离子面板高出了近一个数量级。
由于OLED制作难度随着尺寸增大而提高,加之上游制造大尺寸OLED面板企业太少,目前LGD霸占主要市场。这也造成OLED大尺寸面板领域缺乏竞争,导致电视整机价格居高不下。据Omdia估计,年,55英寸4KLCD面板与OLED电视面板的差价为2.9倍。
大尺寸OLED面板的制造技术上也并未成熟,目前,大尺寸OLED制造工艺主要分为蒸镀式和印刷式。
LGD采用蒸镀式OLED制造工艺,但蒸镀式制造面板的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成品率低。在蒸镀式制造工艺良率迟迟无法提升时,国产厂商正在积极研发印刷式。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喷墨印刷的制程技术,是直接印刷在基板上,拥有材料利用率高、大面积、低成本和柔性化等优势,是未来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较于家电厂商对OLED屏幕的谨慎,手机厂商对OLED屏幕的态度则更为积极。OLED柔性特征在智能手机上体现的也更为明显,比如时下广受热议的折叠屏手机。
在OLED众多下游手机厂商中,苹果是不容忽视的大客户,年苹果首次为其旗舰iPhoneX机型采用OLED屏,又有消息传出苹果将扩大OLED面板采购量。
据报道,为获得苹果iPhone13订单,京东方曾成立专门生产苹果零部件的工厂。双方多次被传合作,年传闻坐实,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曾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证实,京东方OLED屏幕进入苹果iPhone供应链。据京东方年业绩报告,其12月单月柔性OLED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级。
国内“面板一哥”费尽周折得以进入果链,而三星显示早已是苹果OLED屏幕供应商。“韩国的三星显示在做高端的OLED手机显示屏,国产OLED手机屏幕与之相比在功能、技术稳定性等方面要差一些。”梁振鹏告诉36氪。
反映在市占率上,七成市场掌握在三星显示一家手中。根据CINNOResearch调查数据显示,年全球市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6.68亿片,其中,三星显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4.8亿片,市场份额72.3%。
不过,越来越多手机品牌选择国产OLED面板。华为、小米、OPPO、荣耀等都开始选择国产OLED作为自己部分高端产品的供应商。
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疲软,OLED面板增速也受到影响。据CounterpointResearch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OLED面板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上的占有率为将在年放缓,预计仅增长2%。
新的技术也在挤压着OLED的市场份额。如MiniLED背光芯片+LCD显示面板将有望成为未来电视、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首选显示技术。据国盛证券,OLED相较于LCD而言是显示技术的创新,MiniLED则是LCD的改良升级,用于对标竞品OLED。相较于OLED主打优势诸如对比度、色彩等,MiniLED背光产品表现并不逊色。
在面板行业发展前期,行业内大部分的钱被三星显示等外企赚走了。如今在缠斗20余年的LCD领域,国内厂商接管局势明了,也有观点认为周期性影响逐渐减少。OLED、MiniLED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中企面板厂商提供了一次重新分蛋糕的机会。
刘步尘认为,“不管是液晶还是OLED,过去是三星、LG、夏普等品牌领跑国内企业,但现在双方基本上并跑了,意味着从产品技术和品质层面讲,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已没有明显差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