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液晶显示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

液晶显示器,通常也称为LCD显示器,是基于液晶电光效应的显示器件。中国的LCD产业从七十年代末至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经历几次大的投资浪潮之后,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TN-LCD生产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产基地。下游需求疲软产能增长放缓我国是液晶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消费大国,根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年电子信息行业运行报告》,年我国电子制造业实现收入13万亿元。在硬件产品制造方面,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分别达到19.2亿部、3.1亿台和1.7亿台,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已为全球第一,我国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过近两年消费电子产业增长速度放缓,例如手机、电脑出货量增长放缓,液晶显示器需求增长随之放缓。年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器产能约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8.0%;截止到年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器产能达到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率已下降至8.1%。虽然未来数年后续产能陆续释放,不过行业内落后产能淘汰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年我国液晶显示器产能为万平方米。行业痛点改善面板进口下降在液晶显示器发展早期,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市场,我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处于“缺芯少屏”的状态。由于液晶面板在液晶显示器成本中占比极高,国内液晶电视、电脑等制造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亿美元)、石油(亿美元)和铁矿石(亿美元)。在年之后,虽然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较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国产化都不断提高,但是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仍然偏低,产品对外依赖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液晶显示器行业长远发展。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对液晶显示器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现有企业不断投产液晶面板产品线,行业产能不断提升。随着中国面板厂商不断的努力,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中国液晶显示产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大陆地区液晶面板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自主核心技术快速增长,全球产业话语权不断增强,液晶面板自给率将逐步提升,进口趋于下降。-年,我国液晶面板进口额不断下降,年为.3亿美元,同比下降5.4%;年1-10月,我国液晶面板进口额为.0亿美元,同比下降10.4%。外资品牌突出国产实力显现年2月,-年液晶显示器品牌榜发布,此次榜单收集了液晶显示器行业超过65个品牌信息,发布的品牌榜单由CNPP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分析了液晶显示器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实力数据。从液晶显示器品牌的市场竞争情况来看,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是三星,冠捷AOC、LG电子、飞利浦、戴尔等均排名靠前。我国国内液晶显示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多数企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高端产品集中在龙头企业中。国内液晶显示器品牌代表有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龙腾、维信诺和中电熊猫,国内品牌在各自的领域竞争力正在不断强化之中。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液晶显示器行业领先企业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